臺灣護理教育學會

114年常年會費已開始繳交,ATM轉帳:合作金庫銀行(銀行代碼:006)/臺大分行/1346-872-040614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護理教育學會 繳費完成後,請至本會網站或來信提供匯款後5碼繳費證明,以便確認會員資料更新。感謝您。

  • 最新消息

【第18期】高齡護理教學在大學護理教育之必要性(許\秀月)

發佈時間:2014/1/29

高齡護理教學在大學護理教育之必要性

 

新生醫護專校 許\秀月副教授

 

  台灣地區自1993年邁向「老人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開始超過7%,2008年已超過10%以上,於2013?5月底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1.29%,估計至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行政院經建會,2012)。2007年「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顯示,65歲以上自述經醫師診斷2項慢性疾病比例為71.7%,而女性慢性病比例高於男性(行政院國健局,2009)。另依據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顯示,常住人口中需長期照護者計47萬5千人或占2.1%,其中65歲以上者計31萬1千人,占需長期照護者之65.4%,台閩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有9.7%為自我照顧能力缺損需要長期照顧。推估2006年全人口當中具有ADL及IADL失能者人數合計達55萬餘人,預估2016年將達72萬餘人,2026年將達95萬餘人(行政院主計處,2010),這說明了老年人口快速成長下,未來20年長期照顧需求量不容小覷。故以高齡及長期照護需求面來看,將是台灣醫療照護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在現今台灣健康問題由急性轉變為慢性疾病的趨勢,挑戰著過去為治療急性疾病設計的照護體系應轉換至健康促進及維持的照護方式,且高齡護理與其他科護理皆不完全相同,其領域有獨特性以提供整合性的長期照顧模式,藉以滿足被照顧者、主要照顧者與家庭成員之生理、心理、社會之需求,更需要有跨科別、跨領域整合照顧,降低急性病床住院天數、另外亦可提供持續性的照護、以維持自我照顧功\能的完整性。故近年來政府單位大力投入失能老人及長期照顧服務措施,而其需求急速成長也正反映出失能老人及長期照顧服務的迫切性。雖然政府在長期照護相關政策積極培育長期照護人才,以符合目前長期照顧需求,以目前長期照顧市場來看,仍顯現出人力不足的問題。此問題值得反思的是過去護理人員的教育訓練方式再也不足以滿足健康照護需求,該如何透過教育體系培育護理人員,以提供高齡需要的、安全的、可近的優質健康照護,正是當前臺灣護理教育培育此高齡護理照護面臨的挑戰。

 

  綜上所述,高齡及長期照護產業是未來之醫療照護發展趨勢,如何能夠提供一個符合國情的照護模式,來使高齡照護品質更有效能,進一步提升優質長期照護照護品質,正是教育單位需要努力的目標。以下針對高齡護理教學在大學護理教育必要性提出看法:

 

一、形塑高齡照護之護理定位

  美國護理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 2007)自2001年推動「老人照護能力」計畫,計畫中提出重點為:1.重組既有的老人學相關課程;2.鼓勵教師發展老人學之教學專長;3.發展教師在老人照護臨床實務經驗;4.發展老人實務的領袖人才;5.在老人學領域中發展合作性之團體,充分運用可用之資源。於2004年起在美各州推展「護理教育中的老人照護實驗方案(Nursing Education for Elders Demonstration Project, NEED)」的目標有四:1.將老人學整合進入現行中的護理課程中;2.強化教師在老人學及跨科際領域之教學專長;3.建構社群以及國際間的夥伴關係,運用資源強化學生的學習;4.鼓勵執照執業護士(Licensed Practice Nurse, LPN)回到學校修讀,完成其護理學士學位(Bachelor of Science in Nursing, BSN)(Blais, Mikolaj, Jedlicka, Strayer, & Stanek, 2006)。這些方案無疑是在藉由高齡護理教育,形塑高齡照護之護理定位之經驗,十分值得我們借鏡學習。

 

二、引領優質高齡照護

  高齡疾病比一般急性疾病在照護上更需注意老年人體能的維持、預防跌倒、口腔維護、維持均衡營養、身心靈調適等,對於高齡的預防保健及疾病照護高齡照護人員扮演重要的角色。除此外在高齡照護業務角色需包括臨床決策、品質改進、系統性思考及團隊領導,也因此需要更多高齡照護的專業知能以提供適切的服務及適當的資源連結,這些皆成為高齡護理人員必備的專業能力。美國老人護理品質促進醫療系統(Nurses Improving Care for Health system Elders, NICHE)發展出不同的高齡照護模式,包括老年資源護士模式、老人症候群處理模式、急性老年照護病房模式等,皆利用不同的教育訓練及團隊成員互相學習,進而根據需求能正確評估及擬訂治療目標,以提升高齡照護品質(Mezey, Boltz, Esterson, & Mitty, 2005)。

 

三、加強高齡照護管理能力養成

  教育之施行及落實必須透過課程與教學策略,目前大多數護理教育課程均沿用過去數十年來以急性醫療照護為導向的設計,對於未來高齡照護趨勢中有大量需求已經不夠。許\多國家的護理學院面對其畢業生未來就業市場以老人為主流,在其課程設計上大幅改革,美國護理學院協會(2010)在其出版大學護理系學生應具備老人照護能力的實務指引中,要求所屬護理學院應強化老人照護管理的能力(AACN, 2010)。建議大學教育應加強高齡照護管理、社區照護醫學,所以在護理專業知識部分應增加持續照護、長期照護、感染控制的措施、失智症照護、機構管理、建立預防處置措施等,並做整合性照護的知識及創新的護理專業技能(抽痰、翻身、CPR、吞嚥困難的訓練、傷口照護),培育照顧者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對住民、照服員、家屬),有組織性的行政能力(時間管理、照服員管理與監督、品管監測判讀及改善方案、決策及組織的能力、危機應變能力),加強臨終照護(死亡的面對及處理),針對高齡功\能的退化照護者的訓練,例如:重聽-訓練肢體的溝通技巧方法、肢體無力-體適能的訓練技巧方法、視覺退化-環境設計技巧方法等。

 

四、加強學生的應著重於實務經驗及創新

  大學教育應著重於實務經驗,陳(2008)指出老人及長期照護能力應在護理系科學生中全面在其養成教育中培育,護理養成教育中應將納入「老人護理學」及「老人護理學實習」為必修課程,進而將「長期照護」列為選修課程,培育學生對此群體的「照護能力」(competency in providing direct care)與「責信能力」(accountability)。老人護理學實習,可以與基本護理學、內外科護理學重新組合或是單獨安排;實習場域選擇醫院或是社區中的老人機構及老人服務方案。在實務實習中增加批判性思考能力,藉由臨床個案發現問題,並針對問題計畫想要達到的目標,從計畫中如何執行改善情況,並預測在改變過程中會遭遇到哪些障礙,可運用哪些資源。在執行計畫後,思考誰將獲益,並評值是否達到改善的目標。

 

五、跨專業課程中培育團隊合作能力

  高齡化社會中的高齡及長期照護產業,需要整合性多元性專業團隊,例如老人活動、輔具應用、資訊、老人住宅、老人用藥、財務管理等等都可能有其角色與功\能,高齡護理教學應不受限於只培育護理系學生的老人護理能力,應由多元專業教師共同或協同教學為取向,培育護生具跨專業∕跨領域的視角,以促進未來多元團隊合作能力。

 

六、高齡護理在臨床進階是未來趨勢

  護理人員最近十年以來,臨床實務中為因應實際業務的需要,在各學會已經產生多種進階的護理角色,如糖尿病衛教師、內外專科護理師、個案管理師、感染控制護理師..等等,這些進階護理角色因應醫療單位需求如雨後春筍般陸續出現,在疾病照護逐漸專科化同時,還需要更多的護理臨床專家等進階護理人員。故高齡護理能力分級,勢必也是未來趨勢。

 

  高齡護理教育在大學護理大學的並要性,需從「提升高齡護理教育」、「培育高齡進階護理人員」,「依據高齡照護需求進行課程改革」、「落實臨床實務教學」等著手改進,以培育符合高齡需求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2007). Enhancing gerontology /geriatric nursing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baccalaureate and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programs. Retrieved January 2, 2014, from http://www.aacn.nche.edu/Education/hartfordrfp01.ht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2010). Recommended Baccalaureate Competencies and Curricular Guidelines for the Nursing Care of Older Adults. NY: Author.

Blais, K., Mikolaj, E., Jedlicka, D., Strayer, J., & Stanek, S.(2006).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incorporating gerontology into BSN curricula.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 22(2), 98-102.

 Mezey, M., Boltz, M., Esterson, J., & Mitty, E.(2005). Evolving models of geriatric nursing care.Geriatric Nursing, 26(1), 11-15. 

行政院主計處(2010).戶口及住宅普查。[網路]。[2014年01月6日]。取自http://www.dgbas.gov.tw/np.asp?ctNode=283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年8月).中華民國 2012 ?至2060 ?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3月).老人健康促進計畫(2009-2012)。台北:行政院。

陳惠姿(2008).老人及長期照護人力培育。護理雜誌,55(4), 11-16。doi:10.6224/JN.55.4.11

 


 檔案1    下載次數:838

返回最新消息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