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護理教育學會

114年常年會費已開始繳交,ATM轉帳:合作金庫銀行(銀行代碼:006)/臺大分行/1346-872-040614 戶名:社團法人臺灣護理教育學會 繳費完成後,請至本會網站或來信提供匯款後5碼繳費證明,以便確認會員資料更新。感謝您。

  • 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第27期】104年度專科組優良護理教師經驗分享--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劉清華講師

發佈時間:2016/4/20

從心出發-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經驗分享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校護理科講師 劉清華

 

  「樂在學習、關心他人」,培養學生有帶得走的能力,是我從事教學工作24年來的中心想法。隨著高齡人口逐漸增加,高齡照護議題已成為全球趨勢。在社會變遷與資訊快速發展的時代,課程的設計也必須求新求變,個人認為除了課室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關懷他人,將所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能不斷自我學習,最終能成為一個「好用的人」,才能因應未來社會的種種挑戰。

 

  教學是一種藝術,需要精心規劃設計,為了讓學生真正融入照護情境中,個人除了平常內外科的實習指導外,並藉由實務成長機會進入長期照顧機構、日間照護中心實際參與高齡照護工作,並藉由文獻查證、與專家對談等方式,設計出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課程之內容可以更切合現況並與專業連結,也希望能打破學生對長期照護就是在機構照護運用的制式印象。課堂中舉例以相同的概念在機構及臨床如何運用或串聯,讓每一堂課都成為最充實美好的時光。

 

  「做中學」是我課程設計的核心概念,根據「學習金字塔」描述,教師講授課程,學生課後記憶保留率僅5%;但如果換成學生自己親自操作則記憶保留率達75%。故在長期照護的教學活動中,設計多元學習情境,包括:體驗學習及個案搬運技巧-翻身、轉移位實作。學生在體驗後表示:

 

在體驗中風病人的過程,一位同學協助我翻身用了比較不耐煩、隨便草率的態度,且動作不是很友善溫和,當下讓我心裡有產生小小的不舒服。所以,以後當我成為照顧者的時候,情緒管控真得需要特別小心留意,不要因為自己個人的小小情緒而影響病人,讓他們傷心難過了。」

 

「未來照護類似個案,會運用翻身擺\位、輪椅使用的相關正確護理知識、技能來幫助照護個案。」

 

  這樣的體會絕對不是透過講述可以達成的。在對個案的照護內容了解與融會貫通後,輔以模擬情境教學,經過討論觸發聯想,往往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討論出適合個案的照護內容。如此把理論與實作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到授課方式兼具實用且生動活潑。

 

  學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所以不論是參訪、中風體驗最後都會設計自我學習成長的作業,透過課程設計培養學生自學的意願與能力,同時經由閱\讀文獻的科學證據,培養正確的觀點,發展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好的教育更應給予學生機會練習,所以鼓勵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積極與校外簽訂產學合作,讓社區即是教室,擴大學生視野的機會,並將所學活用於生活情境中,建立自信,培養具備應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記得某次去參加校外的護理競賽,當同學們看到我時,很高興地對我說:「老師我有將你課堂中教我們的翻身、轉移位方法用上喔!」看到學生的活力與熱情,展現出能力的自信,是對我教學最大的回饋。

 

  教書不只是我的職業,更是我的志業,也促使我不斷成長進步。因為愛,讓我看見他人的需要,因為愛,讓我體認每位學生的不同,對我而言,引導學生獲得護理的知識與技能,一步一步邁向屬於他們護理之路,是我感到最快樂的事。因為這些教與學的互動歷程,讓我的生命更有意義。最後感謝學校給我這樣的機會參與這次優良教師的甄選及台灣護理教育學會給予我的肯定,我會繼續努力貢獻於護理教育。

 


返回優良教師經驗分享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