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護理教育學會

親愛的會員--113年度常年會費即日起可開始繳交, ATM轉帳或匯款至戶名:社團法人臺灣護理教育學會,帳號:合作金庫銀行(銀行代碼:006)/臺大分行/1346-872-040614。將匯款日期、匯款號碼及姓名E-mail至tane2006@gmail.com,謝謝您!!

  • 優良教師經驗分享

【第11期】100年度專科組優良護理教師經驗分享--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護理系(科) 陳筱瑀副教授

發佈時間:2012/4/26

教學經驗分享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中護健康學院護理系() 陳筱瑀副教授

 

我的教學理念是從學生身上學習並發覺學生潛能,讓學生感覺所學的領域與自己有切身關係,以此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意願,培養學生終生自我學習的態度,歡迎學生挑戰理所當然,引導學生建立獨立思考及批判的能力,並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接納學生的想法,逐步誘發自省思考及互動的潛質,漸漸對該學科感到興趣。

 

此次分享以個人使用行動研究法準備社區衛生護理學教學為例,嘗試將課室教學教室移動至社區之實務場所,為學生創造多元的學習環境,深入了解社區並關注與自己相關之健康議題。從95學年度開始護理師執照考試科目由「公共衛生護理學」更名為「社區衛生護理學」,同年入學的護理專科學校也將課程名稱更改為「社區衛生護理學」,我為了社區衛生護理的初次教學準備,使用了行動研究的方法而進入了一個自身位置移動的歷程,行動研究的目的是產生實踐知識,而護理是一門實踐的知識,我從在衛生所帶實習遇到的兩難處境的反思做為起點,嘗試將經驗帶入,企圖設計一個理論與臨床實務兼具的教學內容,隨著行動研究在學期中持續不斷的進行,做為一個有主體位置的老師,在過程中貼近學生及場域的釐清和自身實踐經驗的甦醒,產生了視野與觀點的變化。此具覺醒經驗的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相遇之初次教學,其教學內容及策略隨著行動研究的進行而不斷發生改變。

 

我先從「單純地寫一個故事」(a purely story)開始,再進行推理歷程與反映思考。開始寫故事產生的文本成為課堂上生動的案例,包括衛生所門外之墮胎議題、衛生所門內外之街友議題、500個人500袋血之愛滋防治議題、帶探照燈的護理師之癌症防治議題、婦幼衛生議題之案例分析: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DDST)之應用實例-不說話的三歲秀秀、學校衛生護理議題之案例分析:癲癇個案、長期照顧議題之案例分析:再也回不去的過去-脊髓損傷等。課程的準備從學期前開始,在準備過程中我不斷地置身投入與反映對話,直到學期開始,學生出場,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相遇,邀請學生擔任協同研究者,成為我的研究夥伴,我問他們:「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是什麼?」,他們告訴我:「是興趣!」,可惜的是,一開始我講述式太多的教學方式無法激起他們對於本課程的興趣,我邀請他們與我一起共創有趣的教學歷程,一時之間,他們無法給我具體的建議,我給他們思索的時間,等他們想到時隨時可以告訴我。此刻,我意識到了老師的教學準備可能已經完成,當真正的教學與學生相遇,銜接的問題逐漸呈現,在銜接與吻合間,我開始與學生共同尋找。我因為教導二個不同的班級,而不同班級確實有每個班級不同的屬性,我嘗試了解不同班級、不同學生的需要,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反映舉例如下:

學生:「依照課程內容舉出實例,加深我們的印象,也幫助我們的學習」。

學生:「我覺得去衛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對社區很有幫助,這是一個很棒並且可以學著對社區做些有幫助的事情」。

 

整個行動研究的歷程,老師的覺醒是教學方法或策略都可能隨時改變,在面對難題時「變」與「不變」是抉擇,在問題如何形成、為何會持續存在、與如何突破和解決的過程是需運用策略,這一個行行復行行的過程,會持續不斷的前進。我歸納以下幾種社區衛生護理學適用之教學策略:加強臨床案例、社區即教室,讓學生實際走街進行社區評估以深入認識自己所生長的土地、安排飆創意的團體衛教、讓學生從志願服務學習中成長、因應時勢議題(如:88風災H1N1等),可善用多媒體資源、引導發現問題與解答、辯論也是可以選擇的教學策略、親身體驗的重要(如坐輪椅走街)、協助宏觀視野的養成(如:城鄉差距、國內外比較)等。

 

藉由此行動研究歷程,我個人經歷了從傳統的教學準備到在課堂上與學生相遇,這是一個「反省-創新-實踐」循環的過程。我具體的成長經驗是教學設計可以改變、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反應,透過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到自己身為老師必須且可以調整的方向,讓自己從只想應付學校要求與滿足學生執照考需求的社區衛生護理學的教學生手,進一步轉化為主導課程設計、進度、方式的角色。

 

我秉持「教育無他、榜樣而已;Knowledge changes nurses, nurses change practice」的理念,繼續執行我身為護理教師的神聖任務。


返回優良教師經驗分享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