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護理教學理念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 廖幼?助理教授
此次能榮獲臺灣護理教育學會103年度優良護理教師的殊榮,覺得非常驚喜。從事護理及護理教育工作已24年,親身經歷到醫療環境、保險制度以及教育政策的重大改變,加上人口結構高齡化及少子化之趨勢,使得護理工作環境愈來愈複雜嚴峻。護理照護必須能夠因應社會需求,學校及護理教師的有責任使護理系畢業生有能力因應不斷變化的社會。
近年來參與許\多臺灣護理教育學會所舉辦的研討會及優良教師的經驗分享,自己也不斷反思並建構自己的教學理念。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行動及遠距科技如何發達,護理永遠是照護「人」的專業,因此我的護理教學理念也是「以人為本」。人指病人、學生及教師,教師需不斷的反思及準備,所運用之教學策略必須符合病人、及學生的需求。護理的存在是因為有需被照顧的病人,因此使學生能「看見」病人、「感受」到病人的需求是最重要的。此外,以學生學習需求為中心的教學則是我不斷努力及提醒自己的方向,需先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特質」,進而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於有特殊興趣或能力的學生,則輔導其「個別化發展」。我認為學生在校四年中,主要的學習需求包括「專業的認同」、「專業態度養成」、「專業知識及技能」及「批判性思考能力發展」。
為能達到以上以病人及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我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在我所授的基本護理學、內外科護理學中,運用許\多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為「情境」,並以此故事串連本單元的重要概念,引導學生看見病人的問題、感受病人想法及需求,進而提出以病人中心的護理計畫,有情境的教學策略可使學生易於融入。除敘述病人故事外,亦將情境製作成影片,例如治療性人際溝通單元,與其花費時間說明治療性溝通及非治療性溝通之定義,以實際的溝通情境影片,可引導學生體會及思考人際溝通之重要及良好溝通技巧方於病人結果之不同。
多數的學生感到較困難的科目是基礎醫學及內外科護理,因內容多且複雜,若未能將概念整合,則實習看到病人時,所學的基礎醫學及內外科護理根本無法應用,此時「概念圖」及「問題導向學習法」(PBL)就是很適合的教學法。例如在內外科護理學的教學中以案例引導學生,並將生理病理、症狀、醫療處置、健康問題及護理措施以概念圖的方式來分析並整合概念。此外,課室或臨床教學,皆可以PBL或小組討論方式強化學習效果。E化的成長環境讓學生習慣圖像及影像的學習,所以網路Youtube是最佳教學資源,以圖片及影片來輔助教學,如此學生上完課後,腦海中會留下深刻的畫面。
我們的學生非常可愛且認真,不但對護理很有熱忱,且有許\多想法及才能,只要加以適當的引導,他們的表現往往令人眼睛一亮。身為基護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從一年級開始,四年下來對每位學生都有相當了解,因此只要有合適的校內外專業或學術競賽活動,我就主動鼓勵並指導適合的學生參與,因這是讓學生實踐問題解決及表達想法最好的機會,準備過程中學生可得到許\多與正式課程不同的收穫。而學生的成就也讓我驕傲,包括獲得國科會大專生專題計畫且獲研究創作獎、護理之美攝影獎、個案報告獎項、多項專題製作獎、研究海報發表獎等。而我也觀察到,曾參加比賽的學生,他們變得更成熟更有自信,畢業後臨床工作表現也非常優異。
最後由衷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及鼓勵,同時期許\自己的教學能更精進,也思考如何讓學生除了成為稱職的、為民眾所信任的護理人員外,且能熱愛並留任於護理工作。隨著大環境改變,護理教育面對的挑戰逐年增加,在此動態下教師所需做的準備及學習也愈來愈多。未來,除繼續透過臨床實務研習及實習指導以掌握職場的脈動,使課室教學與臨床接軌,運用多元教學策略及高擬真電腦化教學設備於教學,並將以掌握未來的護理趨勢及設計符合 i世代的學習需求之教學方式為繼續努力的目標。